寄生振荡(寄生振荡波形图)

频道:电子元器件 日期: 浏览:253

寄生振荡

本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分享寄生振荡(寄生振荡波形图)

寄生振荡目录[隐藏]

1定义

2寄生振荡的类型

3寄生振荡的特点

4寄生振荡产生的原因

5寄生振荡的排除方法



寄生振荡产生原因示意图

[编辑本段]1定义

  寄生振荡(parasitic oscillation),非工作频率的振荡称为寄生振荡,即与工作频率无关或不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源于寄生参数的振荡。

[编辑本段]2寄生振荡的类型

寄生振荡(寄生振荡波形图)

  常见的寄生振荡有两种,低于工作频率的低频寄生振荡和高于工作频率的高频寄生振荡。

[编辑本段]3寄生振荡的特点

  1将放大器输入端短路,输出端一般仍有振荡信号输出;

  2振荡周期一般较有规律且波形比较规则;

  3振荡幅度一般较大,有时甚至使放电器处于饱和与截止状态;

  4振荡频率一般较高(由电源去耦不良造成的低频振荡例外),且振荡频率与幅度会随放电器的元器件参数的不同而变化;

  5寄生振荡处理得当时可能完全消除。

[编辑本段]4寄生振荡产生的原因

  寄生振荡的产生大都是由于放大器的输出通过难于查觉的感应回路,反馈至输入端产生的。如图中的两极放大器,A1和A2若它们各自的输入和输出信号都相反,即相差180°,放大器A2的输出信号即使通过某种感应支路而反馈到它本身的输入端,因两者相位差180°,是负反馈,故不会引起振荡。若A2的输出端反馈至A1的输入端,因而信号相位相同,形成正反馈,电路就有可能产生振荡。

  1具有高增益放电器的电路;

  2高频电路且具有过大的分布电容或杂散电感存在以及电路的部分引线过长;

  3放大电路中单级放大倍数过大;

  4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端相距过近,或输入环路与输出环路交链面积过大以及平行布线等;

  5多级放电器中或在幅度倍数较大的放大电路中,前级放电器屏蔽或接地不良;

  6电路布线混乱,布线环路面积过大以及布线电容和分布电感过大;

寄生振荡(寄生振荡波形图)

  7电路接地不佳,接地点选择不合理,接地线过长以及由接地线形成了过大环路面积;

  8印刷电路板设计不合理;

  9电路设计频带过宽,采用超过电路工作频率过多的元器件(主要是有源器件);

  10装配工艺不佳,导线及元器件固定不牢靠,电路易受到机械振动的影响;

  11多级放大电路共用同一个直流电源,且电源去耦不良;

  12负反馈电路反馈过深;

  13电路间存在不良的耦合。

[编辑本段]5寄生振荡的排除方法

  对电子电路中产生的寄生振荡,因为它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要查明原因和找出振荡源,往往是一件非常麻烦的工作,即使找到了振荡源,要排除这种有害的寄生振荡也绝非易事。一旦碰到电路产生自激振荡,首先应判断是连续振荡、间歇振荡或者是瞬间的衰减振荡。振荡大致在这三个部位:(1)放大电路本身;(2)人为的反馈支路;(3)布线和元器件的部位安装、安排不当或有了改变。

  迅速排除寄生振荡有以下七种方法:

  ①电阻反馈法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串入几十至几百欧姆的电阻、消耗反馈能量,降低放大器的增益。

  ②专用工具推拉法

  可用自制的专用工具,推拉有关元件和布线的位置,观察振荡变化和消除的情况。

  ③敲击法

  敲击机壳和底板,看振荡是否有变化。有些设备因接地点焊接不牢或底板镙丝松动也会引起电子线路的自激。

  ④顺次接地试探法

  用0.1μf涤伦电容器一只,使有关电路逐一接地,由末级开始,顺序向前,探查出振荡停止的那部分电路。

  ⑤直接短路法

  把各级放大器输入端逐级短路,探查振荡发生在哪一级,从而确定振源的部位。

  ⑥直流电压表监视法

  在检汉输出端用普通电压表监视,由前向后逐级屏蔽,观察电压表的变化,查出振源的部位。

  ⑦示波器探测法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方波发生器由后向前逐级输入方波信号,在放大器的输出端用示波器进行观察。根据方波前后沿的变化稳定度来判断放大电路工作是否稳定或处于临振状态。


关键词:振荡寄生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