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源电阻(电压源电阻多大)

频道:其他 日期: 浏览:38

本文目录一览:

电压源的等效内阻怎么求

换路定理:Uc(0+)=Uc(0-)=4V,即t=0+时,电容相当于一个4V的电压源。因此:i(0+)=4/100=0.04(A)=40mA。t=∞时,电容放电完毕且相当于开路。Uc(∞)=0,i(∞)=0。

内阻大小与电压源的极性无关,只要将电压源视为短路,内阻等于从端口看去的等效电阻。

③ 将有源二端网络内独立源零值处理(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而保留其内阻,求等效电源的内阻R0 (即两开路端的等效电阻)。④ 求出待求支路的电流 应用戴维南定理必须注意:① 戴维南定理只对外电路等效,对内电路不等效。

Cab 等于:Cab = 1/[(1/C1) + (1/C) + (1/C2)] = 5μF 在图 1-49(b) 的电路中,中间的三个电容被短路了,所以可以被忽略。那么,这个电路此时就剩下头、尾两个电容串联。

这意味着真实的电源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理想电压源(其电阻为零)与一个小电阻串联连接的结果。因此,在实际电路中,并联的元件会形成一个并联电路,之后与等效内阻串联。等效内阻的计算涉及改变并联电阻的大小,测量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之间的差异,并将这个差值除以总电流。

怎么用电压源和电阻的关系求解电流

1、KVL方程列法:按图中的回路绕行方向,把这个回路中每个元件的电压依次叠加,若元件电压的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同则取正,否则取负,最后的代数和为0。KVL方程: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电场为位场时电位的单值性在集总参数电路上的体现,其物理背景是能量守恒。

2、综上所述,用电压源的电压除以电阻得到的电流是正确的,而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是存在的。

3、支路电流=(电压源正极性侧的节点电压-另一侧节点电压-电压源电压)/电阻,方向为该电压源电压降方向 如与该支路相连的有一个节点是参考节点,则要看电压源的极性,如非参考节点在电压源正极性侧,则 电流=(节点电压-电压源电压)/电阻,方向为该电压源电压降方向。

4、a)2A电流源电流向下流,肯定从电压源-端进+端出,从电源右进左出,电阻吸收功率 I*I*R=2*2*5=20W,电流源发出功率U*I=15*2=30W,按功率平衡电流源吸收功率10W.(b)电阻电流I=15/5=3 A,吸收功率3*3*5=45 W。

5、解:如上图。电阻的电流由其两端电压决定:I2=Us/R,方向向下。电压源与电流源并联,电流源两端电压就是电压源电压Us,上正下负。电压源的电流I1,根据KCL可求得:I1=I2-Is。电影演提供的功率:P1=Us×I1。

为什么电压源和电阻并联时,电压源的电流为0

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时,电压源提供了一个恒定的电压,而电阻则阻碍了电流的流动。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 = V/R,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源的电压,R为电阻的阻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看作是电压源电压的一部分。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电压之和。

如上图中,6A电流源并联8Ω电阻,可以等效为:6×8=48V电压源、串联8Ω电阻;允许这样的变换,是因为题目中所求的变量为I2,位于变换内容(Is和R)的外部,所以允许;如果是要求8Ω电阻的电流,则这个变换是不允许的,因为所求量在变换的内部。

假设两个电压源的电压都为V,电阻也都为R。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可以表示为I = V/R。由于两个电压源并联连接,它们的电流相等。所以,总电流I_total等于两个电压源的电流之和,即I_total = I + I = 2I。

应该不为零。在求短路电流的时候,在这个回路中是可以用欧姆定律的:这个短路电流I=U控/R,关键是题中的这个受控电压源是受谁的控制?如果又要受本电路电流的控制,那就没法算了。我教过几年电工基础,没有太难的题。一阶电路就那几个老套子题:RC、RL等,你多参考几道题就能弄明白了。

关键词:电压源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