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虚拟化技术)

频道:电子元器件 日期: 浏览:429

虚拟化

本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分享虚拟化(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Top
目录

【技术概念】

【软件方案】

【硬件方案】

【技术趋势】

【技术软件】完全虚拟化

准虚拟化

操作系统层虚拟化

硬件助力软件

【技术评价】

【技术前景】

【定义观点】

【主要目的】

【如何工作】

【管理】 【技术概念】

【软件方案】

【硬件方案】

【技术趋势】

【技术软件】 完全虚拟化

准虚拟化

操作系统层虚拟化

硬件助力软件

【技术评价】

【技术前景】

【定义观点】

【主要目的】【如何工作】【管理】


[编辑本段]【技术概念】

  微软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是一个为了简化管理,优化资源的解决方案。如同空旷、通透的写字楼,整个楼层几乎看不到墙壁,用户可以用同样的成本构建出更加自主适用的办公空间,进而节省成本,发挥空间最大利用率。这种把有限的固定的资源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重新规划以达到最大利用率的思路,在IT领域就叫做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CPU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虚拟化技术与多任务以及超线程技术是完全不同的。多任务是指在一个操作系统中多个程序同时并行运行,而在虚拟化技术中,则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每一个操作系统中都有多个程序运行,每一个操作系统都运行在一个虚拟的CPU或者是虚拟主机上;而超线程技术只是单CPU模拟双CPU来平衡程序运行性能,这两个模拟出来的CPU是不能分离的,只能协同工作。

  虚拟化技术也与VMware Workstation等同样能达到虚拟效果的软件不同,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具体表现在减少软件虚拟机相关开销和支持更广泛的操作系统方面。

[编辑本段]【软件方案】

  纯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存在很多限制。“客户”操作系统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虚拟机监视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来与硬件进行通信,由VMM来决定其对系统上所有虚拟机的访问。(注意,大多数处理器和内存访问独立于VMM,只在发生特定事件时才会涉及VMM,如页面错误。)在纯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中,VMM在软件套件中的位置是传统意义上操作系统所处的位置,而操作系统的位置是传统意义上应用程序所处的位置。这一额外的通信层需要进行二进制转换,以通过提供到物理资源(如处理器、内存、存储、显卡和网卡等)的接口,模拟硬件环境。这种转换必然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此外,客户操作系统的支持受到虚拟机环境的能力限制,这会阻碍特定技术的部署,如64位客户操作系统。在纯软件解决方案中,软件堆栈增加的复杂性意味着,这些环境难于管理,因而会加大确保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困难。

  VMware是提供一套虚拟机解决方案的软件,主要产品分为如下三个:

  VMware-ESX-Server

  这个版本并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它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系统,用来管理硬件资源。所有的系统都安装在它的上面。带有远程web管理和客户端管理功能。

  VMware-GSX-Server

  这个版本就要安装在一个操作系统下了,这个操作系统叫做HOST OS.

  这个HOST OS可以是Windows 2000 Server以上的Windows系统或者是Linux(官方支持列表中只有RH,SUSE,Mandrake很少的几种),和VMware-ESX-Server一样带有远程web管理和客户端管理功能。

  VMware-WorkStation

  这个版本和VMware-GSX-Server版本的机构是一样的。也是要安装在一个操作系统下,对操作系统的要求也是Windows 2000以上或者Linux。和Vmware的区别就是没有web远程管理和客户端管理。

  VMware-ESX-Server已经成为整机虚拟化的必然选择

  PS:VMware是在虚拟化网络中处领先地位。

[编辑本段]【硬件方案】

  而CPU的虚拟化技术是一种硬件方案,支持虚拟技术的CPU带有特别优化过的指令集来控制虚拟过程,通过这些指令集,VMM会很容易提高性能,相比软件的虚拟实现方式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性能。虚拟化技术可提供基于芯片的功能,借助兼容VMM软件能够改进纯软件解决方案。由于虚拟化硬件可提供全新的架构,支持操作系统直接在上面运行,从而无需进行二进制转换,减少了相关的性能开销,极大简化了VMM设计,进而使VMM能够按通用标准进行编写,性能更加强大。另外,在纯软件VMM中,缺少对64位客户操作系统的支持,而随着64位处理器的不断普及,这一严重缺点也日益突出。而CPU的虚拟化技术除支持广泛的传统操作系统之外,还支持64位客户操作系统。

  虚拟化技术是一套解决方案。完整的情况需要CPU、主板芯片组、BIOS和软件的支持,例如VMM软件或者某些操作系统本身。即使只是CPU支持虚拟化技术,在配合VMM的软件情况下,也会比完全不支持虚拟化技术的系统有更好的性能。

  两大CPU巨头Intel和AMD都想方设法在虚拟化领域中占得先机,但是AMD的虚拟化技术在时间上要比Intel落后几个月。Intel自2005年末开始便在其处理器产品线中推广应用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Intel VT)虚拟化技术。Intel已经发布了具有Intel VT虚拟化技术的一系列处理器产品,包括桌面平台的Pentium 4 6X2系列、Pentium D 9X0系列和Pentium EE 9XX系列,还有Core Duo系列和Core Solo系列中的部分产品,以及服务器/工作站平台上的Xeon LV系列、Xeon 5000系列、Xeon 5100系列、Xeon MP 7000系列以及Itanium 2 9000系列;同时绝大多数的Intel下一代主流处理器,包括Merom核心移动处理器,Conroe核心桌面处理器,Woodcrest核心服务器处理器,以及基于Montecito核心的Itanium 2高端服务器处理器都将支持Intel VT虚拟化技术。

  而AMD方面也已经发布了支持AMD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AMD VT)虚拟化技术的一系列处理器产品,包括Socket S1接口的Turion 64 X2系列以及Socket AM2接口的Athlon 64 X2系列和Athlon 64 FX系列等等,并且绝大多数的AMD下一代主流处理器,包括即将发布的Socket F接口的Opteron都将支持AMD VT虚拟化技术。

[编辑本段]【技术趋势】

  2006年初,英特尔宣布了其初步完成的Vanderpool技术外部架构规范(EAS),并称该技术可帮助改进未来虚拟化解决方案。

  英特尔表示,把Vanderpool应用于安腾架构平台,同时还计划在台式机处理器和芯片组产品中采用该技术。

  微软高调推出Virtual Server 2005计划,意味着这个x86架构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的巨人也意识到了虚拟化技术的重要性。

  从处理器层面的AMD和Intel到操作系统层面的微软的加入,从一大批专注于服务器虚拟化管理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厂商崛起,带来虚拟化市场在更加繁荣的同时,我们看到一个趋于完整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生态系统正在逐渐形成。

  IDC公司声称,用户正在向基于x86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阔步迈进,预计会在今后几年得到大规模采用。

  分析师们认为,如果公司在低端系统方面没有虚拟化技术策略,那么从长远来看,硬件成本及管理方面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Gartner的研究表明:运行单一应用(这是这些低端设备的传统部署环境)、基于x86的服务器大多数其平均利用率只有10%。使用虚拟化技术把工作负荷合并到单一设备上后有望大幅提高利用率。

  虚拟化能集中并共享资源,实现降低成本、优化利用率的目的,正逐渐流行。到2008年,那些没有采用虚拟技术的企业将在IA服务器上多支出25%的费用。而在RISC服务器上的额外支出也将高达15%。这其中包括硬件、软件、劳动力和占地空间等方面的各类成本。

  1/4的x86 MP服务器与虚拟化技术一起发运,而29%的企业正在使用虚拟化技术。到2009年,服务器虚拟化应用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0%。

  从主机到主流,服务器虚拟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企业重在IT基础架构建设,将侧重于建设领先的虚拟化IT环境。

  对于虚拟化这项炙手可热的技术,在2009年给予业界太多的猜想,甚至可以被认为将是影响力最大的IT趋势。不可否认,虚拟化在厂商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不小的进展,不论是厂商还是企业用户已经接受了虚拟化将普及的观念。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表示,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应用虚拟化技术。另外,虽然虚拟化以及云计算已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重要趋势,但大家还没有很好地理解虚拟化的意义以及虚拟化将如何改变现有IT应用的环境。这些原因部分归结于虚拟化的存在有许多种形式,而云计算大肆宣传似乎也让试图触摸虚拟化的人难以捉摸。对于这样的情况,厂商们并没有感觉市场的悲观前景,毕竟部署虚拟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反而使得厂商们积极做好充分的准备,VMware、思杰、微软等厂商一直在积极地推动虚拟化,向用户灌输虚拟化思想,IBM、戴尔、惠普、浪潮等厂商也都在虚拟化服务器提供足够的支持。由此,随着各种关键组件的X86虚拟化部署的完成,在虚拟化世界中,专门针对虚拟机设计的应用软件应需而生。下面针对三大虚拟化厂商近期推出的虚拟化软件工具做简单介绍,使得用户能够更好的理解虚拟化技术所能带来的优势。

  vSphere 4.0虚拟化领头羊:vSphere 4.0软件是围绕ESX Server 4.0管理程序的一款应用软件,4月21日推出,5月21日开始上市。升级版的ESX Server 4.0管理程序新增了更多特性,可以扩展到单个虚拟机的8个处理器核心,每个虚拟机可分配容量达到255GB,每个虚拟机的网络带宽增加了四倍,可以达到每秒40GB,磁盘性能已经超过200,000 IOPS。

  VMware vSphere 4共有6个不同的版本,以满足不同规模客户使用状况和预算的要求。在困难的经济环境下,VMware vSphere 4为客户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价值。VMware vSphere 4相较于上一代的VMware Infrastructure 3,提高了30%以上的整合率,节省了高达50%的存储成本和20%的电力成本。另外,VMware vSphere 4 Essentials专门为小型办公室的IT环境提供的全面虚拟化解决方案。还增加了高可用性和数据保护功能,是在同等价位情况下唯一能提供内置可用性、数据保护、补丁管理以及预警和报告定制功能的全面虚拟化解决方案。

  Hyper-V Server08动态迁移 :微软推出的Hyper-V R2是一款基于Hyper-Visor的独立虚拟化产品,增加了大量新特性,特别是动态迁移(Live Migration)、故障转移集群(Failover Cluster)、新版服务器配置工具等等,同时物理系统处理器、内存支持从四路/24核心、32GB扩展到了八路/64核心、1TB,另外最多可运行的虚拟系统也从192个翻番到了384个,在增加容量的同时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Hyper-V Server 2008 R2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其动态迁移(Live Migration)技术,从一台物理主机迁移虚拟机到另一台主机而不用停机。这个技术与VMware的VMotion相同,是许多公司高可用性与负载均衡产品背后的整合技术。为了支持这些技术,Hyper-V Server 2008 R2可以提供故障转移集群和使用群集共享卷技术,在相同的LUN卷上使多个虚拟机运行。另外,管理也是另一个关键点。微软将系统中心虚拟机管理器(SCVMM)2008发布给制造商,这一产品的发布使得企业的IT管理者们具备了集中管理他们的虚拟基础设施的能力。但和微软的Server 2008操作系统一样,它不是免费的。唯一的选择是安装完整的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产品才可使用群集管理器和Hyper-V管理工具。

  免费的思杰XenServer 5.5 :思杰在2009年第一个季度发布了突破性的新版XenServer,让免费企业级虚拟化惠及所有人,从而改变了虚拟化市场的游戏规则。XenServer 5.5是思杰免费的、功能丰富的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二月份发布的XenServer能帮助思杰在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市场获取份额。新版本的功能包括Active Directory集成,能帮助管理员实施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XenServer 5.5也添加了对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1和Debian 5.0的支持,还支持Red Hat、CentOS和Oracle 5.3作为子操作系统运行。另一个新功能是XenConvert,允许管理员从VMware的Virtual Machine Disk Format(虚拟机磁盘格式)迁移虚拟机到思杰和微软使用的虚拟硬盘格式。同时,思杰也为XenServer和Hyper-V发布了Citrix Essentials 5.5,这提供了额外的管理功能。

  在虚拟化这个领域,微软和思杰都想与VMware争夺市场份额,因此两家公司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思杰将把他们的XenServer与微软的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和Hyper-V管理程序结合在一起。微软公司2009年8月24号推出了SCVMM R2,并且准备凭借Windows Server 2008 R2操作系统和其相关的Hyper-V R2管理程序来与VMware相竞争,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2009的VMworld大会上,微软和思杰没有能够全面的展示其虚拟化的成果。而对于微软来说,VMware一直是虚拟化领域的最大对手,之前盛传要收购VMware公司,那么如果成立,虚拟化领域三足鼎立的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

[编辑本段]【技术软件】

  似乎与所有颠覆性技术一样,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先是悄然出现,然后突然迸发,最终因为节省能源的合并计划而得到了认可。如今,许多公司使用虚拟技术来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进行灾难恢复、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本组文章分别从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桌面虚拟化技术三个角度介绍了如何消除物理硬件的限制。

  有了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动态启用虚拟服务器(又叫虚拟机),每个服务器实际上可以让操作系统(以及在上面运行的任何应用程序)误以为虚拟机就是实际硬件。运行多个虚拟机还可以充分发挥物理服务器的计算潜能,迅速应对数据中心不断变化的需求。

  虚拟化概念并不是新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大型计算机就一直在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实例,每个实例也彼此独立。不过直到最近,软硬件方面的进步才使得虚拟化技术有可能出现在基于行业标准的大众化x86服务器上。

  实际上,如今数据中心管理人员面临的虚拟化解决方案种类繁多,有些是专有方案,而有些是开源方案。总的来说,各自都基于以下三种基本技术当中的一种,但哪种技术效果最好,这取决于要进行虚拟化处理的具体工作负荷以及优先业务目标。

  

完全虚拟化

   最流行的虚拟化方法使用名为hypervisor的一种软件,在虚拟服务器和底层硬件之间建立一个抽象层。VMware和微软的Virtual PC是代表该方法的两个商用产品,而基于核心的虚拟机(KVM)是面向Linux系统的开源产品。

  hypervisor可以捕获CPU指令,为指令访问硬件控制器和外设充当中介。因而,完全虚拟化技术几乎能让任何一款操作系统不用改动就能安装到虚拟服务器上,而它们不知道自己运行在虚拟化环境下。主要缺点是,hypervisor给处理器带来开销。

  在完全虚拟化的环境下,hypervisor运行在裸硬件上,充当主机操作系统;而由hypervisor管理的虚拟服务器运行客户端操作系统(guest OS)。

  

准虚拟化

   完全虚拟化是处理器密集型技术,因为它要求hypervisor管理各个虚拟服务器,并让它们彼此独立。减轻这种负担的一种方法就是,改动客户操作系统,让它以为自己运行在虚拟环境下,能够与hypervisor协同工作。这种方法就叫准虚拟化(para-virtualization)。

  Xen是开源准虚拟化技术的一个例子。操作系统作为虚拟服务器在Xen hypervisor上运行之前,它必须在核心层面进行某些改变。因此,Xen适用于BSD、Linux、Solaris及其他开源操作系统,但不适合对像Windows这些专有的操作系统进行虚拟化处理,因为它们无法改动。

  准虚拟化技术的优点是性能高。经过准虚拟化处理的服务器可与hypervisor协同工作,其响应能力几乎不亚于未经过虚拟化处理的服务器。准虚拟化与完全虚拟化相比优点明显,以至于微软和VMware都在开发这项技术,以完善各自的产品。

  

操作系统层虚拟化

   实现虚拟化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在操作系统层面增添虚拟服务器功能。Solaris Container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Virtuozzo/OpenVZ是面向Linux的软件方案。

  就操作系统层的虚拟化而言,没有独立的hypervisor层。相反,主机操作系统本身就负责在多个虚拟服务器之间分配硬件资源,并且让这些服务器彼此独立。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如果使用操作系统层虚拟化,所有虚拟服务器必须运行同一操作系统(不过每个实例有各自的应用程序和用户账户)。

  虽然操作系统层虚拟化的灵活性比较差,但本机速度性能比较高。此外,由于架构在所有虚拟服务器上使用单一、标准的操作系统,管理起来比异构环境要容易。 5 u : Kcu

  

硬件助力软件

   不像大型机,PC的硬件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虚拟化,而就在不久前,它还是完全由软件来承担这项重任。随着AMD和英特尔推出了最新一代的x86处理器,头一回在CPU层面添加了支持虚拟化的功能。

  遗憾的是,这两家公司的技术各自独立开发,这意味着它们的代码不相兼容。不过,硬件虚拟化支持功能让hypervisor从极其繁重的管理事务中脱离出来。这除了提高性能外,还有操作系统不用改动就能在准虚拟化环境下运行,包括Windows环境。

  CPU层虚拟化技术不会自动发挥作用。为了专门支持它,必须开发虚拟化软件。不过,因为这种技术的优点非常诱人,预计各种类型的虚拟化软件会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

[编辑本段]【技术评价】

  每种虚拟化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选择哪个则取决于用户的具体情况。一组服务器基于同一操作系统,这非常适用于通过操作系统层实现合并。

  准虚拟化技术集两者之所长,如果与支持虚拟化技术的处理器一起部署,优点更为明显。它不但提供了良好性能,还提供了可运行多种异构客户端操作系统的功能。

  在三种方法中完全虚拟化性能受到的影响最大,但提供了这个优点:既能让客户端操作系统彼此完全隔离,还能让它们与主机操作系统完全隔离。它非常适用于软件质量保证及测试,另外还支持种类最广泛的客户端操作系统。

  完全虚拟化解决方案提供了其他独特功能。譬如说,它们可以对虚拟服务器拍“快照(snapshot)”,保留状态、有助于灾难恢复。这种虚拟服务器映像可以用来迅速配置新的服务器实例。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甚至开始提供评测版产品,作为可下载、预包装的虚拟服务器映像。

  就跟物理服务器一样,虚拟服务器需要不断得到支持和维护。越来越流行的服务器虚拟化已为第三方工具造就了兴旺的市场,无论是物理环境到虚拟环境的迁移实用程序,还是面向虚拟化技术的各大系统管理控制台,它们都旨在简化从传统IT环境迁移到高效、具有成本效益的虚拟环境的过程。

  Intel 支持虚拟化(VT)CPU列表Intel® Core? i7 Processor










SLBCK 2.93 GHz I7-940 4 4.8 GT/s 45 nm C0 8 MB LGA1366 8

SLBCH 2.66 GHz I7-920 4 4.8 GT/s 45 nm C0 8 MB LGA1366 8

Intel® Core? i7 Processor Extreme Edition










SLBCJ 3.20 GHz I7-965 4 6.4 GT/s 45 nm C0 8 MB LGA1366 8

Intel® Core?2 Duo Desktop Processor










SLB9L 3.33 GHz E8600 2 1333 MHz 45 nm E0 6 MB LGA775 6

SLAPK 3.16 GHz E8500 2 1333 MHz 45 nm C0 6 MB LGA775 6

SLB9K 3.16 GHz E8500 2 1333 MHz 45 nm E0 6 MB LGA775 6

SLA9U 3 GHz E6850 2 1333 MHz 65 nm G0 4 MB LGA775 6

SLAPL 3 GHz E8400 2 1333 MHz 45 nm C0 6 MB LGA775 6

SLB9J 3 GHz E8400 2 1333 MHz 45 nm E0 6 MB LGA775 6

SLAPJ 2.83 GHz E8300 2 1333 MHz 45 nm C0 6 MB LGA775 6

SL9S7 2.66 GHz E6700 2 1066 MHz 65 nm B2 4 MB LGA775 6

SL9ZF 2.66 GHz E6700 2 1066 MHz 65 nm B2 4 MB LGA775 6

SLA9V 2.66 GHz E6750 2 1333 MHz 65 nm G0 4 MB LGA775 6

SLAPP 2.66 GHz E8200 2 1333 MHz 45 nm C0 6 MB LGA775 6

SL9S8 2.40 GHz E6600 2 1066 MHz 65 nm B2 4 MB LGA775 6

SL9ZL 2.40 GHz E6600 2 1066 MHz 65 nm B2 4 MB LGA775 6

SLA9X 2.33 GHz E6550 2 1333 MHz 65 nm G0 4 MB LGA775 6

SLAA5 2.33 GHz E6540 2 1333 MHz 65 nm G0 4 MB LGA775 6

SL9T9 2.13 GHz E6400 2 1066 MHz 65 nm L2 2 MB LGA775 6

SL9S9 2.13 GHz E6400 2 1066 MHz 65 nm B2 2 MB LGA775 6

SLA4T 2.13 GHz E6420 2 1066 MHz 65 nm B2 4 MB LGA775 6

SLA97 2.13 GHz E6400 2 1066 MHz 65 nm M0 2 MB LGA775 6

SL9TA 1.86 GHz E6300 2 1066 MHz 65 nm L2 2 MB LGA775 6

SLA4U 1.86 GHz E6320 2 1066 MHz 65 nm B2 4 MB LGA775 6

SL9SA 1.86 GHz E6300 2 1066 MHz 65 nm B2 2 MB LGA775 6

Intel® Core?2 Extreme Processor

虚拟化(虚拟化技术)










SLAWM 3.20 GHz QX9770 4 1600 MHz 45 nm C1 12 MB LGA775 05B

SLANY 3.20 GHz QX9775 4 1600 MHz 45 nm C0 12 MB LGA771 N/A

SLAFN 3 GHz QX6850 4 1333 MHz 65 nm G0 8 MB LGA775 05B

SLAN3 3 GHz QX9650 4 1333 MHz 45 nm C0 12 MB LGA775 05B

SLAWN 3 GHz QX9650 4 1333 MHz 45 nm C1 12 MB LGA775 05B

SL9UK 2.93 GHz QX6800 4 1066 MHz 65 nm B3 8 MB LGA775 N/A

SL9S5 2.93 GHz X6800 2 1066 MHz 65 nm B2 4 MB LGA775 05B

SLACP 2.93 GHz QX6800 4 1066 MHz 65 nm G0 8 MB LGA775 05B

SL9UL 2.66 GHz QX6700 4 1066 MHz 65 nm B3 8 MB LGA775 05B

Intel® Core?2 Quad Processor










SLB8W 3 GHz Q9650 4 1333 MHz 45 nm E0 12 MB LGA775 05A

SLB8V 2.83 GHz Q9550 4 1333 MHz 45 nm E0 12 MB LGA775 05A

SLAWQ 2.83 GHz Q9550 4 1333 MHz 45 nm C1 12 MB LGA775 05A

SLGAE 2.83 GHz Q9550S 4 1333 MHz 45 nm E0 12 MB LGA775 6

SLACQ 2.66 GHz Q6700 4 1066 MHz 65 nm G0 8 MB LGA775 05A

SLAWR 2.66 GHz Q9450 4 1333 MHz 45 nm C1 12 MB LGA775 05A

SLG9U 2.66 GHz Q9400S 4 1333 MHz 45 nm R0 6 MB LGA775 6

SLB6B 2.66 GHz Q9400 4 1333 MHz 45 nm R0 6 MB LGA775 05A

SLAWE 2.50 GHz Q9300 4 1333 MHz 45 nm M1 6 MB LGA775 05A

SL9UM 2.40 GHz Q6600 4 1066 MHz 65 nm B3 8 MB LGA775 05B

SLACR 2.40 GHz Q6600 4 1066 MHz 65 nm G0 8 MB LGA775 05A

Intel® Pentium® D Processor










SL9K7 3.60 GHz 960 2 800 MHz 65 nm D0 4 MB (2x2) LGA775 05A

SL9AP 3.60 GHz 960 2 800 MHz 65 nm C1 4 MB (2x2) LGA775 05B

SL95V 3.40 GHz 950 2 800 MHz 65 nm C1 4 MB (2x2) LGA775 05A

SL94P 3.40 GHz 950 2 800 MHz 65 nm B1 4 MB (2x2) LGA775 05B

SL9K8 3.40 GHz 950 2 800 MHz 65 nm D0 4 MB LGA775 05A

SL94Q 3.20 GHz 940 2 800 MHz 65 nm B1 4 MB (2x2) LGA775 05B

SL95W 3.20 GHz 940 2 800 MHz 65 nm C1 4 MB (2x2) LGA775 05A

SL94R 3 GHz 930 2 800 MHz 65 nm B1 4 MB (2x2) LGA775 05A

SL95X 3 GHz 930 2 800 MHz 65 nm C1 4 MB (2x2) LGA775 05A

SL8WR 3 GHz 930 2 800 MHz 65 nm B1 4 MB LGA775 05A

SL94S 2.80 GHz 920 2 800 MHz 65 nm B1 4 MB (2x2) LGA775 05A

SL8WS 2.80 GHz 920 2 800 MHz 65 nm B1 4 MB LGA775 05A

Intel® Pentium® Processor Extreme Edition









SL9AN 3.73 GHz 965 2 1066 MHz 65 nm C1 4 MB LGA775 05B

SL8WM 3.46 GHz 955 2 1066 MHz 65 nm B1 4 MB LGA775 05B

虚拟化(虚拟化技术)

SL94N 3.46 GHz 955 2 1066 MHz 65 nm B1 4 MB (2x2) LGA775 05B

Intel® Pentium® 4 Processors










SL8Q9 3.80 GHz 672 1 800 MHz 90 nm R0 2 MB LGA775 04B

SL8QB 3.60 GHz 662 1 800 MHz 90 nm R0 2 MB LGA775 04B

SL8UP 3.60 GHz 662 1 800 MHz 90 nm

  AMD系列除最低端的闪龙以外全线支持虚拟化技术

[编辑本段]【技术前景】

  前景看好,但是,这一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还没有哪种技术是不存在潜在缺陷甚至陷阱的。有关管理、安全、ROI和能源利用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虚拟化部署出现错误。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想实施一个项目,有时候关键是人而不是技术。“当你要处理虚拟化项目时,企业领导层最难对付。”业内专家认为,“企业中经常有一批死抱着服务器不放的管理者,他们根本不想放弃已经用惯了的物理服务器,即便他们从虚拟化中得到了好处也依然故我。”

  这样的说法不是为了耸人听闻。戴尔中国大中华区咨询服务部透露,戴尔在帮助客户实施虚拟化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很多问题。中小企业在实施虚拟化项目时,对价格很敏感。如果虚拟化解决方案产品本身的费用很高,客户就会望而却步。

  而英特尔中国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事业部、售前及合作伙伴支持部中国大区经理梁岩认为,很多客户对虚拟化技术感兴趣,但对如何实现并不是特别了解,要让客户接受,需要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一些企业在实施时,都希望有一个简单易用的虚拟化产品,在安装之后的使用和维护方面都比较容易,但还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客户在选择虚拟化技术的时候,还需要选择产品背后的技术支持。需要提前制定好长远的计划,计划好如何部署,部署后如何用。否则即使部署了虚拟化技术也无法获得很好的收益。

  虽然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并不是说虚拟化将就此止步。田丁对虚拟化技术的前景很看好:“虚拟化将是一个行业发展的趋势,不管企业愿意不愿意实施虚拟化,包括硬件厂商、软件厂商,在今后硬件和软件发展中肯定是沿着这个趋势去演进的。再过三到五年,整个产业环境可能都变成虚拟化的环境了。”

  对此,梁岩也抱着相同看法。“近两年,虚拟化技术的商业化推进很快,尤其是随着微软在虚拟化领域的全方位动作,虚拟化技术将会有更大面积的应用。”梁岩说,“虚拟化的下一步将更加关注动态资源的调配和应用方面的交互,因为这是存在的问题。而且各家管各家,相互之间的兼容性不够。微软前一段时间向Linux内核社区发布20,000行设备驱动程序代码的举措将有效地改进这一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虚拟化必将成为行业的主流。”

  英特尔和微软公司正为客户打造一个整体的虚拟化应用解决方案,为企业用户提供实施虚拟化的优异平台。英特尔与微软已投入巨资来优化、测试、验证和支持组合解决方案,希望为复杂的服务器环境带来最高级别的性能、互操作性和可靠性。通过双方合作打造的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将多个微软和第三方操作系统(OS)及应用堆栈整合到基于强大的64位多核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服务器上,并使用常见的管理工具来加速产品供应和简化工作负载管理。

  据了解,在虚拟化领域,微软和英特尔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它们的虚拟化技术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已经是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成熟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已经在提高测试与开发基础设施中的硬件利用率,延长应用生命周期以及实现高可用性和灾难性恢复等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全球数以万计的业务应用正在大范围使用该技术。

[编辑本段]【定义观点】

  虚拟化(Virtualization)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这要取决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领域的环境。通用的解释是它包含许多使服务器得到加强的虚拟机。有经验的程序员可能还记得,曾有一段时间他们担心是否有可用内存来存放自己的程序指令和数据。现在最基本的操作系统提供了虚拟内存的功能,这样程序员就不用再考虑这个问题了。IBM? 对大型机使用的 VM 可以允许多个用户和应用程序共享同一台机器,相互之间不会产生任何干扰。我们发现在很多计算平台上都实现了这种概念,或者通过软件来提供这种概念。

  然而,虚拟化技术的内涵远远不止于虚拟内存和虚拟服务器。目前,我们已经有了网络虚拟化、微处理器虚拟化、文件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等技术。如果我们在一个更广泛的环境中或从更高级的抽象(如任务负载虚拟化和信息虚拟化)来思考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概念,可以为最终用户、应用程序和企业提供很多优点。

  虚拟化技术有很多定义,下面就给出了一些这样的定义。然而,对于本文的讨论来说,IBM 给出的简洁定义以及资源的逻辑表示形式的概念都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的虚拟模式的示例。

  “虚拟化是以某种用户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很容易从中获益的方式来表示计算机资源的过程,而不是根据这些资源的实现、地理位置或物理包装的专有方式来表示它们。换句话说,它为数据、计算能力、存储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了一个逻辑视图,而不是物理视图。” —— Jonathan Eunice, Illuminata Inc。

  “虚拟化是表示计算机资源的逻辑组(或子集)的过程,这样就可以用从原始配置中获益的方式访问它们。这种资源的新虚拟视图并不受实现、地理位置或底层资源的物理配置的限制。” —— Wikipedia

  “虚拟化:对一组类似资源提供一个通用的抽象接口集,从而隐藏属性和操作之间的差异,并允许通过一种通用的方式来查看并维护资源。” ——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Glossary of Terms

[编辑本段]【主要目的】

  虚拟化的主要目的是对 IT 基础设施进行简化。它可以简化对资源以及对资源管理的访问。

  消费者可以是一名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访问资源或与资源进行交互的服务。资源是一个提供一定功能的实现,它可以基于标准的接口接受输入和提供输出。资源可以是硬件,例如服务器、磁盘、网络、仪器;也可以是软件,例如 Web 服务。

  消费者通过受虚拟资源支持的标准接口对资源进行访问。使用标准接口,可以在 IT 基础设施发生变化时将对消费者的破坏降到最低。例如,最终用户可以重用这些技巧,因为他们与虚拟资源进行交互的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使底层物理资源或实现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也不会受到影响。另外,应用程序也不需要进行升级或应用补丁,因为标准接口并没有发生变化。

  IT 基础设施的总体管理也可以得到简化,因为虚拟化降低了消费者与资源之间的耦合程度。因此,消费者并不依赖于资源的特定实现。利用这种松耦合关系,管理员可以在保证管理工作对消费者产生最少影响的基础上实现对 IT 基础设施的管理。管理操作可以手工完成,也可以半自动地完成,或者通过服务级协定(SLA)驱动来自动完成。

  在这个基础上,网格计算可以广泛地利用虚拟化技术。网格计算可以对 IT 基础设施进行虚拟化。它处理 IT 基础设施的共享和管理,动态提供符合用户和应用程序需求的资源,同时还将提供对基础设施的简化访问。

[编辑本段]【如何工作】

  虚拟化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证实。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而是一组模式和技术的集合,这些技术提供了支持资源的逻辑表示所需的功能,以及通过标准接口将其呈现给这些资源的消费者所需的功能。这些模式本身都是前面介绍过的各种不同虚拟形式的重复出现。

  下面是在实现虚拟化时常常使用的一些模式和技术:

  单一资源的多个逻辑表示 这种模式是虚拟化最广泛使用的模式之一。它只包含一个物理资源,但是它向消费者呈现的逻辑表示却仿佛它包含多个资源一样。消费者与这个虚拟资源进行交互时就仿佛自己是惟一的消费者一样,而不会考虑他正在与其他消费者一起共享资源。虚拟机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例子。硬件物理分区和逻辑分区(如 IBM System p、System z 和 System i 服务器)或软件产品(如 VMware、Microsoft Virtual Server 和 Xen)都实现了服务器的虚拟化。数据库视图的使用将数据与消费者隔离开来,这样可以基于消费者的角色和身份验证对资源进行访问,即使在所有消费者同时访问相同的数据库时,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另外,网格使用虚拟化技术来管理网络上的数据,并在逻辑上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呈现给消费者。下面的两个图示说明了服务器和信息的虚拟化。

  多个资源的单一逻辑表示 这种模式包含了多个组合资源,以便将这些资源表示为提供单一接口的单个逻辑表示形式。在利用多个功能不太强大的资源来创建功能强大且丰富的虚拟资源时,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模式。存储虚拟化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例子。IBM 的 SAN Volume Controller 可以将几个存储卷组合在一起,将它们呈现为一个大型的单一存储设备。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数据被分散到了多个磁盘上。在服务器方面,集群技术可以提供这样的幻想:消费者只与一个系统(头节点)进行交互,而集群事实上可以包含很多的处理器或节点。实际上,这就是从 IT 技术设施的角度看到的网格可以实现的功能。多种资源集都是通过一个简化的用户界面呈现出来,例如用户使用的门户,或应用程序使用的标准接口。从计算角度来看,网格在接受任务请求,对任务负载进行调度和管理,并在提供资源和返回结果的同时提供任务负载虚拟化的能力。

  在多个资源之间提供单一逻辑表示 这种模式包括一个以多个可用资源之一的形式表示的虚拟资源。虚拟资源会根据指定的条件来选择一个物理资源实现,例如资源的利用、响应时间或临近程度。尽管这种模式与上一种模式非常类似,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些细微的差别。首先,每个物理资源都是一个完整的副本,它们不会在逻辑表示层上聚集在一起。其次,每个物理资源都可以提供逻辑表示所需要的所有功能,而不是像前一种模式那样只能提供部分功能(例如,前一种模式是文件的一部分,这种模式是文件的一个完全副本)。这种模式的一个常见例子是使用应用程序容器来均衡任务负载。在将请求或事务提交给应用程序或服务时,消费者并不关心到底是几个容器中执行的哪一个应用程序的副本为请求或事务提供服务。消费者只是希望请求或事务得到处理。一个具体的例子是 IBM 的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Extended Deployment。另外一个例子是文件虚拟化,其中为了满足冗余或性能的需要,可能为数据维护提供多个副本。当消费者访问文件时,文件系统(如通用并行文件系统 (GPFS))就会定位这些文件众多副本中的一个,但是消费者并不知道正在使用的文件副本的具体位置。

  单个资源的单一逻辑表示 这是用来表示单个资源的一种简单模式,就仿佛它是别的什么资源一样。启用 Web 的企业后台应用程序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修改后台的应用程序,而是创建一个前端来表示 Web 界面,它会映射到应用程序接口中。这种模式允许通过对后台应用程序进行最少的修改(或根本不加任何修改)来重用一些基本的功能。也可以根据无法修改的组件,使用相同的模式构建服务。

  复合或分层虚拟化 这种模式是刚才介绍的一种或多种模式的组合,它使用物理资源来提供丰富的功能集。信息虚拟化是这种模式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提供了底层所需要的功能,这些功能用于管理对资源、包含有关如何处理和使用信息的元数据以及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操作的全局命名和引用。IBM WebSphere Information Server 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提供了一些利用到异构资源和统一元数据的广泛连接来集成、丰富和传递信息所需的功能,有些体系架构或框架,例如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OGSA)或者 Grid Computing Components,实际上都是虚拟化的组合或虚拟化的不同层次。这个框架中的每一层都是更低一层的抽象,它为上层提供了一个定义好的接口。随着我们在这个架构中的层次(或框架堆栈)的上升,底层提供的资源都组合成了更复杂的功能。例如,任务负载虚拟化和信息虚拟化就为已经虚拟化过的基础设施(系统、存储和网络)提供了更高级的虚拟化。

  迄今为止这些对虚拟化产品的一览都是基于企业自行虚拟化技术为前提的,但是事实上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外包。将公司的服务外包给托管公司不是件坏事。如果你的公司规模较小或者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这种类型的虚拟化可能会适合你的计划。这些公司可以提供较好的服务,低廉的费用,减少支持人员的数量,24X7的支持,而且不需要依靠办公室内部的本地互联网服务。这种类似的公司每家都使用不同类型的虚拟化技术来提供服务。选择哪项服务取决于如何使用基础架构。虚拟化能在降低费用的同时帮助将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根据企业的需要去选择虚拟化技术和提供商。[5]

[编辑本段]【管理】

  对于任何虚拟化环境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减少动态的和复杂的 IT 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需求。另外,通过软件和工具实现的模式和技术都支持这些管理任务。这些模式和技术的组合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为 IT 基础设施中所有资源的管理访问提供单一且安全的接口 允许管理员对所有资源进行诊断 对所有资源进行配置和修改管理 发现并维护可用资源目录 监视资源并记录它们平时的健康状况 当某个条件达到已建立的上限值时,触发器就会执行相应操作;此时执行的操作可能包括通知管理员手工作出响应,也可能会根据正确的条件自动进行响应 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可用性和服务级别要求提供资源或收回资源;资源的提供可以手工、半自动或根据建立好的策略自动完成 获得并维护资源的使用和检测信息,并提供适当的报告,例如对资源消耗进行记录 提供补充最终用户或应用程序安全性的安全机制 为满足最终用户和应用程序 SLA 而记录所有资源的性能信息[4]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