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调制(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

频道:电子元器件 日期: 浏览:233

增量调制

本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分享增量调制(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

增量调制简称ΔM或增量脉码调制方式(DM),它是继PCM后出现的又一种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方法。1946年由法国工程师De Loraine提出,目的在于简化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方法。主要在军事通信和卫星通信中广泛使用,有时也作为高速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A/D转换器使用。

  它是一种把信号上一采样的样值作为预测值的单纯预测编码方式。增量调制是预测编码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将信号瞬时值与前一个抽样时刻的量化值之差进行量化,而且只对这个差值的符号进行编码,而不对差值的大小编码。因此量化只限于正和负两个电平,只用一比特传输一个样值。如果差值是正的,就发“1”码,若差值为负就发“0”码。因此数码“1”和“0”只是表示信号相对于前一时刻的增减,不代表信号的绝对值。同样,在接收端,每收到一个“1”码,译码器的输出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值上升一个量阶。每收到一个“0”码就下降一个量阶。当收到连“1”码时,表示信号连续增长,当收到连“0”码时,表示信号连续下降。译码器的输出再经过低通滤波器滤去高频量化噪声,从而恢复原信号,只要抽样频率足够高,量化阶距大小适当,收端恢复的信号与原信号非常接近,量化噪声可以很小。

增量调制(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

  增量调制与PCM比较有如下特点:

  l 在比特率较低时,增量调制的量化信噪比高于PCM;

  l 增量调制抗误码性能好,可用于比特误码率为10-2—10-3的信道,而PCM则要求10-4—10-6;

  l 增量调制通常采用单纯的比较器和积分器作编译码器(预测器),结构比PCM简单。

增量调制(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

  在ΔM中量化过程中存在斜率过载(量化)失真,主要是因为输入信号的斜率较大,调制器跟踪不上而产生的。因为在ΔM中每个抽样间隔内只容许有一个量化电平的变化,所以当输入信号的斜率比抽样周期决定的固定斜率大时,量化阶的大小便跟不上输入信号的变化,因而产生斜率过载失真(或称为斜率过载噪声)。

关键词:增量调制原理